1.原理:
动物体内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,在酶或者Fe++的作用下,易氧化而生成过氧化脂质(LPO),经断链后生成丙二醛(MDA), 丙二醛在酸性条件下与硫代巴比妥酸结合, 生成红色化合物, 在535nm下有吸收峰,由此进行比色测定。
2.测定意义:
生物体内,自由基作用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,氧化终产物为丙二醛,会引起蛋白质、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交联聚合,且具有细胞毒性。机体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,后者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,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,并因此形成脂质过氧化酸。脂质过氧化作用不仅把活性氧转化成活性化学剂,即非自由基性的脂类分解产物,而且通过链式或链式支链反应,放大活性氧的作用。因此,初始的一个活性氧能导致很多脂类分解产物的形成,这些分解产物中,一些是无害的,另一些则能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,甚至死亡,氧自由基不但通过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引起细胞损伤,而且还能通过脂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引起细胞损伤。脂质氧化终产物MDA在体外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活性,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,因而测试丙二醛的量可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的程度,间接的反应出细胞损伤的程度。
MDA含量是反映机体抗氧化潜在能力的重要参数,可以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速率和强度,也能间接反映组织过氧化损伤程度。有文献报道缺氧性心肌损伤大鼠心肌中和克山病患者体内氧自由基(OFR)含量增加。总所周知,缺氧可使心肌组织生成大量氧自由基(OFR),OFR作用于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使膜脂质产生过氧化反应,进而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,并形成脂质过氧化物,MDA是体内重要的OFR的代谢产物,能较好的反映组织过氧化程度。
3.测试所需仪器设备:
可见光分光光度计,恒温水浴锅,离心机, 磁力搅拌器。
4.试剂及配置:
试剂 | 50T | 100T |
标准品储备液 | 0.5ml*1支(10μmol/ml),用时以无水乙醇1:1000稀释 | 0.5ml*1支(10μmol/ml),用时以无水乙醇1:1000稀释 |
试剂1 | 25ml*1瓶 | 50ml*1瓶 |
试剂2(20倍浓缩液) | 3ml*1瓶,测定时用双蒸水定容到60ml | 6ml*1瓶,测定时用双蒸水定容到120ml |
试剂3:粉剂一支 | 450mg*1支,溶于45ml双蒸水中,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以促进溶解,待粉剂完全溶解后补足45ml。待冷却至室温以后,加入45ml冰醋酸,混匀以后即为工作液。避光冷藏可保存1个月 | 900mg*1支,溶于90ml双蒸水中,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以促进溶解,待粉剂完全溶解后补足90ml。待冷却至室温以后,加入90ml冰醋酸,混匀以后即为工作液。避光冷藏可保存1个月 |
*冰醋酸需自备
5. 操作步骤:
a.样本前处理:
(1)组织样本:准确称取组织的重量,按组织:生理盐水=1:9进行匀浆。匀浆以后,2500r/min, 离心10分钟, 取上清液进行检测.
(2) 血清、血浆样本:直接加样。
b. 操作表:
| 标准管 | 标准空白管 | 测定管 | 测定空白管 |
10nmol/ml标准品(ml) | 0.1 |
|
|
|
无水乙醇(ml) |
| 0.1 |
|
|
测试样品(ml) |
|
| 0.1 | 0.1 |
试剂1(ml) | 0.5 | 0.5 | 0.5 | 0.5 |
轻轻晃动试管,混匀
试剂2 | 1.5 | 1.5 | 1.5 | 1.5 |
试剂3 | 1.5 | 1.5 | 1.5 |
|
50%冰醋酸 |
|
|
| 1.5 |
混匀, 试管口用保鲜薄膜扎紧, 刺一小孔,95℃水浴40分钟,取出后流水冷却,然后3500~4000转/分, 离心10分钟, 取上清液, 535nm处,1cm光径,蒸馏水调零,比色测定各管吸光度值。

注意事项:
a. 试管要刷洗干净,最好用一次性的塑料管.
b. 离心一定要充分以免沉淀影响吸光值.
c. 如显色不明显, 可以延长加热时间或者提高匀浆浓度.
d. 试剂2和试剂3不能触碰到皮肤,如不慎触碰到皮肤,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.